封面新闻记者 徐庆 摄影报道
“实际车牌与ETC卡内车牌不符,请稍等。”
10月14日上午,一辆轿车在驶出叙古高速古蔺收费站ETC车道时,因ETC车牌识别不符无法通行。就在司机准备倒车时,150余公里之外的特兴云控中心内,云控员罗静通过蜀道特兴云端智慧收费系统,借助收费车道智能机器人,迅速与司机通过视频通话核实信息,远程输入正确车牌后抬杆放行,全程不到20秒。
这看似简单的操作,背后是蜀道集团创新研发的片区化“智慧云仓”收费模式在发挥作用。作为行业内首个实现“跨路段、多站点远程集中管控”的收费系统,其通过“线上云控中心+线下站级云仓”协同作业,重构了收费流程。那么,这样一套流程究竟是如何运转的?10月14日,封面新闻记者实地探访。
设置在混合车道的智能机器人。
探站:收费亭变身“机器人”,20米预抬杆实现“无感通行”
来到位于泸州市龙马潭区的特兴收费站,以往熟悉的收费亭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智能机器人。
智能机器人具备发卡、缴费、视频语音交互、求助等功能。车辆驶入时,它能自动识别车牌车型并弹出通行卡,驾乘人员按语音提示即可自助完成操作。泸渝公司运营管理部部长王俊美介绍,投用智能机器人后,混合车道通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。
记者注意到,驶入ETC通道的车辆,在距离栏杆还有20米左右的距离时,系统便完成了对车辆的识别抬杆,车辆几乎是“不停车通行”。王俊美介绍,这得益于在ETC车道采用“收费和抬杠分离”车道预交易模式,车辆在岛头交易区提前完成交易,ETC车辆通行效率显著提升。
收费站的车道中间,还设置了一个“SD”外形的“站级云仓”,内有站级运维员值守,王俊美介绍,当发现车道异常情况或接到云控员指令后,站级运维员就能迅速前往车道处理设备异常、绿通查验等操作任务,与云控员形成“远程+现场”无缝配合的服务闭环。
在特兴收费站旁,便是片区化“智慧云仓”的中枢——特兴云控中心。作为系统中枢,汇聚所有接入收费站的关键信息,云控员通过可视对讲、语音交互等方式为司乘提供远程服务。如遇问题,司乘人员可按下智能机器人上的“求助”按钮,便可远程与云控员实时沟通处理。
特兴云控中心。
升级:云端大脑统管全域,片区高速收费开启“整体智能”新模式
据介绍,2024年7月,泸渝公司成功打造了四川省首个“整站式智慧收费站”——玉蟾山收费站,实现站级云仓“1对1”管理收费站。在此基础上,自今年2月起,蜀道集团作出了创新研发片区化“智慧云仓”的部署,其下属蜀道高速集团泸渝公司、智能公司、蜀道智慧交通集团、公路设计院公司、交通设计院公司积极响应,共同推进片区化“智慧云仓”试点工作。
经过半年多的研发与验证,目前,片区化“智慧云仓”已在泸州境内荣泸、泸永、叙古、叙威高速公路的12个收费站、91条车道投入使用,实现云控中心“1对多”管理收费站。
王俊美介绍,泸渝公司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将叙古、叙威、古金三条高速的全部收费站纳入特兴云控中心远程集中管控,进而实现对泸渝公司所辖全部20个收费站的远程集中管理。
车主经过收费站时自主取卡。
他还提到,在该模式下,12个中小流量收费站成功投用,将传统收费业务和大量特情业务交由片区化“智慧云仓”集中处理,中小流量收费站人员编制定额可缩减50%,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人员转岗和企业转型发展创造良好条件。同时,显著改善了收费员工工作环境,彰显企业人文关怀,推动收费人员向技术型、综合型岗位升级,实现了岗位价值提升。
“现在过站确实省心多了!”因工作原因,多次往返泸州与永川的王先生对升级后的收费站赞不绝口。他说,以前经过收费站时,最担心ETC识别不了,就得倒车重试或者排队走人工,道口一堵心里也着急。“现在简单了,如果遇到ETC识别不了的情况,取下ETC卡刷一下,或者按个求助钮就能远程处理,几乎不用等,顺畅多了!”
辉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